战国七雄记之"赵国"
战国时期唯一可以与秦国一争高下的强国。
谈赵国一定要说他的发家史,也就是赵国一百多年前的先祖,赵氏第七代家主赵无恤,他是晋国重臣。公元前475年的一天赵无恤邀请代国国君(也就是他的姐夫)赴宴,这是一个暗藏玄机的鸿门宴。一阵寒暄畅饮之后,赵无恤的伏兵早已把四周包围,只待他下令。赵无恤看时机已到摔杯为号,军士冲进宴席之上,代国国君就这样死在了乱剑之下。
随后赵无恤下令进军"灭代"。铁血无情,暴烈任性也就成了赵家人的代名词。赵无恤消灭了代国以后据为己有,也就大大的增加了赵氏的土地。
随着时代的裂变旧有的次序被替换,弱肉强食大行其道,春秋末期晋国国君形如傀儡,土地被强族瓜分。同样强族之间也是攻伐不断。
公元前453年晋阳,实力最大的智氏,联合韩魏两家企图出兵灭亡赵氏,由于赵无恤性格暴烈容易树敌,这次让命运坎坷的赵氏濒临灭族危如累卵。赵无恤被联军围在晋阳数月,眼看粮草殆尽。无奈之下只好让赵氏重臣张孟谈冲出重围,找到韩氏韩虎,并提及百年之前韩氏救"赵氏孤儿"感谢韩氏昔日大恩,唇齿相依。同时恳求赵人和魏人,联合韩魏反过来三家一起灭掉智氏。并承诺如果救了赵氏灭了智氏一定厚报!
就这样在赵人几乎崩溃的时候,韩魏两家倒戈,赵魏韩三家联合最终灭亡了智氏,并瓜分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强悍的赵无恤成为赵国的奠基人。
赵无恤残烛时决定百年后传位给赵浣(赵无恤的侄子),上古时代各国都奉行嫡长子继位制,但赵氏不同,这种喜欢谁就立谁的任性作为让身为嫡长子赵嘉十分生气。赵氏本就是一个不安分的族群在赵无恤前的六代赵氏至少有四次兵变。
这次赵嘉必然心存怀恨,那么同样内乱是不可避免的了。
公元前310赵国因为内乱平发,所以实力一直有限经常被大国欺凌,直到赵雍(也就是赵武灵王)继位,战国时期最伟大的君王之一。
在赵雍继位的第十六年迎娶了赵国大夫之女娃赢,这个女人成为了赵国的王后她不止改变了赵庸还改变了赵国命运。
为了保卫边疆延伸疆域就必须要打造一只骑兵,由于传统服饰的束缚不利于骑马打仗,所以赵雍推行"胡服骑射"增加骑兵战斗力。
赵雍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他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胡服骑射只是一个开始,他要缔造一个强大的赵国。
赵雍用了十年的时间征服了北方的游牧民族使得疆土延伸到了草原深处,连续不断的攻打中山国直到这个心腹之患彻底被包围,这让赵国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大国。
赵雍嫡长子赵章是赵武灵王五年(公元前321年),赵武灵王赵雍迎娶韩国宗室女子所生。后赵雍纳入吴娃对她很是宠爱,在吴娃去世两年后,赵雍废了太子赵章,新立赵雍与吴娃年仅十岁的儿子赵何为太子,并决定传位于赵何。
熟悉的一幕又重新上演了,赵雍的任性远远的超过了他的祖先,在没有病入膏肓之时决定让出王位给赵何,号称为主父(这才是垂帘听政的鼻祖)。
那么年富力强的赵雍为何要放弃至高无上的王权呢?赵雍缔造了战国时代最强大的骑兵,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赫赫有名的骑兵军团。在赵雍心中还有一个大愿,让位于幼子只是实现大愿的第一步,从赵国的高原南下骑兵可以直接进攻秦国的都城,在赵雍眼里只有秦国才是赵国的对手,打败或是灭亡秦国这才是赵雍的最终大愿。
赵雍微服乔装扮成副使跟随主使出访秦国并见朝拜了秦王赢稷。这一切都是想更多的了解秦国,了解对手。如果在邯郸做王他既没有时间也不可能身临其境的看到秦国。
公元前296年在赵雍从秦国回来后迅速灭掉了中山国,赵雍不仅是改革的领袖,杰出的指挥家,成功的冒险家,还是一个天生的制度设计者。在攻打秦国之前他还有一件大事要完成,一百多年来邯郸与代地(原代国)因为文化差异一直矛盾重重使得赵国内乱不断。赵雍有个大胆的想法,将赵国一分为二由现在赵惠文王赵何和嫡长子赵章分而制之(也有说法是为了弥补赵章失去王位的补偿),而他以主父的身份统领整个赵国。
公元前295年赵雍和赵何出游沙丘,分别住在两个行宫里。赵章、田不礼(代相邦)乘机率领党徒作乱,沙丘宫位于邯郸与代地之间,赵雍希望父子三人在这里达成共识,可他没有想到两个儿子及其他们背后的两股势力如水如火,他们只想杀死对方。
赵章,田不礼假称赵雍的命令召见赵何,肥义事先察觉有诈便率先前去,果真遭叛军杀害。
赵国相邦肥义曾经是赵雍最忠诚的拥护者但这一次他用生命为代价反对赵雍分裂国家,智慧颇高的肥义也不能理解赵雍。
势力雄厚的皇室贵族赵成像之前和肥义约定的那样如果肥义身遭不测便帅兵擒贼。赵成很快的包围了赵雍的行宫。不但杀死了赵章还在行宫画地为牢囚禁了赵雍。
赵雍失败了,分而治之不是要分裂赵国而是更好的管理聚拢双方的力量,攻打秦国,这是一个天才的设计,但人心是很难设计的,赵雍低估了人性的复杂和贪婪。
在被囚禁的日子没有食物餐食供给,就这样一代枭雄赵雍饿死在了沙丘宫。
在赵雍死后十多年,秦国一家独大唯有赵国能与其抗衡,公元前283年赵国使臣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来到秦国都城咸阳。蔺相如献上和氏璧后秦王欣喜若狂态度傲慢,根本没有提及之前约定用十五座城池交换的事儿,所以蔺相如假借指出和氏璧瑕疵为由拿回了和氏璧迅速跑到了玉柱下面,并指责秦王赢稷无礼。若秦王能答应斋戒五天后用九宾之礼相迎,他在把和氏璧献上,这一切把赢稷气的七魂出窍但也无奈答应,其实蔺相如连夜就跑回了赵国。
蔺相如就是一个典型的赵人,不畏强权,无惧生死,任性而暴烈。
公元前262战国后期已经是到了赵国的第八代君王赵孝成王赵丹当政,面对强秦其它国家大多都在苟且偷生的时候,赵人却一直在反抗。这时韩国的上党郡带着十七座城邑来投奔赵国,赵国同意接收上党的同时没想到他是一块如此烫手的山芋。
秦国一直想得到的上党,结果被赵国揣入囊中,愤怒的秦人开始大举进攻赵国。在长平一线秦赵两国各自屯兵数十万,双方实力相当僵持不下。
就这样战争持续了两年之久,那个年代战争打的就是人和粮,这让已经吃不消的赵国朝堂中怨声四起。归咎带兵上将军廉颇只善防守,短于进攻。
说到底就是因为廉颇出于"代地",而赵王和贵族还是不信任代地的将领。
最后赵孝成王赵丹决定,任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廉颇,执掌前线兵权。
公元前260年的一天,对于赵国是不寻常的。赵国败了,除了240名老幼者逃回都城邯郸外,其余四十多万赵卒被阬杀,这是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同时也决定了历史的走向,赵国从此再也无法和秦国抗衡了,秦国一统天下已成定局。
长平之战后秦国一直围攻邯郸,企图一举灭亡赵国,当国家遭遇灭顶之灾的时候,悲痛的赵人同仇敌忾一致对外,邯郸久攻不下,秦军只能撤退同时也不得不放慢了一统天下的脚步。
公元前245年出生在代地的大将廉颇总是不被赵王信任被迫逃离赵国,赶走他的正是赵国第九代君王赵堰。赵堰的任性对比他的祖先有过之而无不及。
赵堰爱上了一个倡优,并在朝堂宣布要立其为后,得到的是赵武安君李牧的直言劝阻。因为魏王早想把女儿嫁给赵王让两国联姻。赵王一意孤行还是立了倡优为后。
作为在廉颇之后李牧是赵国最后的救命稻草但李牧也出于代地他威震匈奴,数次打败秦军以一己之力支撑着早已摇摇欲坠的赵国,在赵国李牧是秦军唯一忌惮的将领。
因为出身和性情耿直,李牧得罪了不少王室和贵族,公元前229年赵堰的儿子赵迁和相邦郭开设圈套杀了李牧。
一年后赵国灭亡
史籍记载秦人和赵人同根同祖,周武王灭商以后被分封到西方的弟弟成了秦人,被分封到北方的哥哥成了赵人,秦人和赵人本是兄弟,他们骨子里的本性非常相像,直到商鞅变法改变了秦人,而赵人还一直是赵人。好勇气躁任性又胡作非为无视法度,数代赵王中尽然出现了十一次大规模的兵变和内乱,这样的赵国怎可能不被灭亡?
有你有我,有故事
关注"来跟生活嘚吧嘚"下期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