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文化」孔子及其后裔家谱中的世系
世系是家谱中“明世系”“辨昭穆”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孔子后裔所修家谱的关键所在。在所见的几种孔子家谱中,大都以孔子为基础,把孔子前后的世系分别以“祖”和“孙”相区分,并以所在的世代进行标记,称为诸如第 35 世祖或 38代孙等。这种称“世”或称“代”其实没有多大区别,按照《说文解字》对“世”的解释,说“三十年为一世”,《字汇》说“父子相代为一世”,《后汉书·窦何传》注更说“代,世也”。意思都是说,古时男子结婚生子,会有新一代,两代人之间的平均时间大约 30 年,所以 30 年也被称为 1 世,或父子相继为世。唐代的“世”也被写成“代”,唐代以后则把“世”“代”混合使用,或两字并称为世代。只是就孔子及其后裔而言,由于《史记》专门为孔子作《孔子世家》,清代以后的孔子家谱又称《孔子世家谱》,因此,把孔子前后的世系称为“世”更确切,而称为“代”则属于当代的民间习惯。
具体而言,在孔子以前的世系多由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开始,为第 1 世;叔梁纥的父亲即孔子的祖父伯夏为第 2 世,或称伯夏为孔子的 2 世祖;叔梁纥的祖父即孔子的曾祖父防叔为第 3 世,或称防叔为孔子的 3 世祖,依此类推,直到孔子的 47 世祖黄帝或 50 世祖华胥氏。在华胥氏至叔梁纥之间的世系大约以《史记》和《尚书》《竹书纪年》《世本》等书的相关记载为依据、其间的具体世系即:孔子的第 50 世祖华胥氏、第 49 世祖伏羲、48 世祖少典、47 世祖黄帝、46 世祖少昊、45 世祖蠕极、44 世祖帝喾、43 三世祖契、42 世祖昭明、41 世祖相土、40 世祖昌若、39 世祖曹圉、38 世祖冥、37 世祖王亥、36 世祖上甲微、35 世祖报乙、34 世祖报丙、33 世祖报丁、32 世祖主壬、31 世祖主癸、30 世祖商王成汤、29 世祖太丁、28 世祖太甲、27 世祖沃丁、26 世祖太戊、25 世祖仲丁、24 世祖祖乙、23 世祖祖辛、22 世祖祖丁、21 世祖小乙、20 世祖武丁、19 世祖祖甲、18 世祖康丁、17 世祖武乙、16 世祖文丁、15世祖帝乙、14 世祖微仲、13 世祖宋公稽、12 世祖宋丁公申、11 世祖宋渭公共、10世祖弗父何、9 世祖宋父周、8 世祖世子胜、7 世祖正考父、6 世祖孔父嘉、5 世祖木金父、4 世祖(高祖)祁父、3 世祖(曾祖)防叔、2 世祖(祖父)伯夏、1 世即孔子父亲叔梁纥。
与孔子以前的世系划分方法基本一致不同,孔子以后的世系则较为复杂。其复杂之一是有些家谱把孔子单独列出,不计入世代,而以孔子的儿子孔鲤为第 1 世,孙子孔伋为第 2 世孙,曾孙孔白为第 3 世孙,玄孙孔求为第 4 世孙,依此类推。另一种划分方法则是把孔子计入世代,作为第 1 代,孔子的儿子孔鲤为第 2 代,孙子孔伋为第 3 代,曾孙孔白为第 4 代,玄孙孔求为第 5 代,依此类推。由于有这种划分方法上的不同,同样的一个人就会在有时被称为孔子的多少世孙,有时则被称为孔子之后的多少代,前后相差 1 世。另一个复杂在于从孔子第 47 世嫡孙孔端友和孔端操开始,嫡裔分为“南宗”和“北宗”,直到孔子第 74 世嫡孙孔祥珂和孔祥楷时都是如此。此后,孔祥珂之子孔令贻、孔令贻之子孔德成都袭封衍圣公或奉祀官,孔祥楷则在民国三十三年(1944 年)被当时政府册封为孔子南宗 74 世奉祀官,他也是南宗最后一位奉祀官。
尽管孔子以后的世系与以前相比较为复杂,但依据孔子家谱的记载,仍可以大致理出孔子以后嫡裔传承的基本世系。按照上述不把孔子计入世代的世系划分方法,由孔子儿子孔鲤作为第 1 世的孔子嫡裔基本传承世系是:第 1 世(孔子之子)孔鲤,第 2 世孙(孔子之孙)孔伋,第 3 世孙(孔子曾孙)孔白,4 世孙(孔子玄孙)孔求,5世孙孔箕,6世孙孔穿,7世孙孔谦,8世孙孔鲋、孔腾,9 世孙孔忠,10世孙孔武,11世孙孔延年,12世孙孔霸,13世孙孔福,14世孙孔房,15世孙孔均,16世孙孔志,17世孙孔损,18世孙孔曜,19世孙孔完、孔瓒,20世孙孔羡,21世孙孔震,22世孙孔嶷,23世孙孔抚,24世孙孔懿,25世孙孔鲜,26世孙孔乘,27世孙孔灵珍,28世孙孔文泰,29世孙孔渠,30世孙孔长孙,31世孙孔嗣悊,32世孙孔德伦,33世孙孔崇基,34世孙孔璲之,35世孙孔萱,36世孙孔齐卿,37世孙孔惟眨,38世孙孔策,39世孙孔振,40世孙孔昭俭,41世孙孔光嗣,42世孙孔仁玉,43世孙孔宜,44世孙孔延世,45世孙孔圣佑、孔宗愿,46世孙孔若蒙、孔若虚,47世孙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48世孙孔琥、孔璠、孔玠,49世孙孔拂、孔摁、孔摺、孔拯,50世孙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纮,51世孙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固,52世孙孔浣、孔治、孔浈、孔洙,53世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孙,54世孙孔克坚、孔克忠,55世孙孔希学、孔希路,56世孙孔讷、孔议,57世孙孔公鉴、孔公诚,58世孙孔彦缙、孔彦绳,59世孙孔承庆、孔承美,60世孙孔宏绪、孔宏泰、孔弘章,61世孙孔闻韶、孔闻音,62世孙孔贞斡、孔贞宁、孔贞运,63世孙孔尚贤、孔尚乾,64世孙孔衍植、孔衍桢,65世孙孔兴燮、孔兴燎,66世孙孔毓圻、孔毓垣,67世孙孔传铎、孔传锦,68世孙孔继濩、孔继涛,69世孙孔广棨、孔广杓,70世孙孔昭焕、孔昭炬,71世孙孔宪培、孔宪坤,72世孙孔庆鎔、孔庆仪,73世孙孔繁灏、孔繁豪,74世孙孔祥珂、孔祥楷,75世孙孔令贻,76世孙孔德成,77世孙孔维益,78世孙孔垂长,79世孙孔佑仁。79世孙之后,各世的字辈顺序是“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嫡裔依次从中选取1个字作为字辈,与姓氏和本名一起作为自己的姓名,把孔子的血缘世系绵延不绝地传承下去。
孔子第76至80代嫡裔传承世系图
摘编自王大良编著《家谱文化知识与编修技巧》,北京气象出版社,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