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香港,再启航
5月8日,李家超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人选。(新华社记者 王申摄)
2022年5月8日,随着李家超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人选,香港新选举制度实施后的连续三场重要选举——选委会选举、立法会选举、特首选举——正式落下帷幕。无论是在特区还是内地,中国民众都对香港的新管治团队寄予厚望,希望这些爱国爱港、德才兼备的管理者,能够带领香港这颗“东方之珠”走向新未来。
而在世界范围之内,也很少有一个地区选举能够吸引国际社会如此高的关注度。但是,与中国民众希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不同,一些美西方政客把香港视为“反华桥头堡”,一方面大肆渲染香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在回归之后“倒退”了,另一方面则公开支持香港内部打着“民主”幌子的暴力犯罪活动,妄图通过祸乱香港的方式迟滞中国的发展。在这些企图失败后,他们又开始攻击香港的选举制度。
事实上,在香港被英国占据的超过150年时间里,英国对香港进行的是典型殖民统治,总督是香港的行政机构长官、立法机构主席、驻港英军总司令,并不由当地选举产生,而是由英国政府直接委任。华人不仅从未担任过英国统治下的香港总督,甚至长期被排斥在管治架构之外。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中英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1997年7月1日起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央政府依据香港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原则。回归后的香港,最高行政长官第一次由本地中国公民担任。香港人不仅参与香港地区的治理,还参与到国家事务的管理。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有36位香港特区代表,在全国政协中,有超过200位来自香港特区的委员。中央政府也多次明确表示,香港特别行政区最终要实现行政长官和立法会全部议员由普选产生的目标。
香港回归,被中国民众广泛认为是国家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由于过去香港的选举制度存在明显的漏洞和缺陷,外部反华势力通过扶植代理人的方式,在香港的管治团队内部制造混乱,这不仅干扰了香港社会的繁荣稳定,也给中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隐患。在这种情况下,2021年,全国人大做出了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在“港人治港”的基础上引入了“爱国者治港”这一核心内容。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曾经指出,“爱国者”主要有三个标准,即必然真心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必然尊重和维护国家的根本制度和特别行政区的宪制秩序;必然全力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同时,夏宝龙还特别强调,香港的管治者“不仅要爱国爱港,还要德才兼备、有管治才干。”
5月6日下午,李家超在湾仔会展中心举行名为“我和我们 同开新篇”选举造势活动。
而李家超,正是这样的人选。作为近年来香港最受瞩目的政治人物之一,曾任政务司司长的李家超出生于1957年,担任公职超过45年,任内表现出极强的能力与责任感。在香港新选举制度下,竞选行政长官需要选举委员会中超过188名委员的提名,而李家超在宣布竞选后的数天之内,取得了786张提名票,甚至高于当选行政长官所需要的751票。
4月29日,李家超明确提出了四大执政纲领,即:强化政府治理能力;提速、提效、提量土地及房屋供应;提升本港竞争力,强调持续发展;建立关爱社会、重视青年发展。民调机构香港研究协会于4月29日至5月3日展开全港范围内的随机抽样电话访问,成功访问了1045名18岁或以上市民,结果显示,72%的受访者表示“非常认同”及“比较认同”李家超提出的整体政纲,67%的受访者“非常支持”及“比较支持”李家超出任特首,同时,调查显示,在“特首需要具备的十项标准”打分中,香港市民对李家超的评价全部正面,尤其是“得到中央信任”、“爱国爱港”、以及“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评分最高。
更多参与到国家的发展大局,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一直是李家超对中央政府和香港市民的承诺。他多次强调,香港要把握机遇,“唔等得、唔迟得”,巩固自身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地位,发挥香港自由开放,联通世界和内地的优势,并且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好机遇和自身优势,争取发展的最大利益。
另一方面,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是发展的前提。当前,香港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依然存在。一些西方国家依然在不断用经济制裁等方式向香港特区施加压力,香港内部仍有反中乱港分子,在今年年初香港爆发的新一轮新冠疫情中,借机制造事端,挑拨特区和内地关系的案例不时出现。在这样复杂的形势之下,被香港市民视为“铁汉子”的李家超,更需要承担好守护社会秩序的责任。李家超也承诺,在他带领下的特区政府,将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宪制秩序,守住法治的核心价值,维护廉洁高效的施政基石,创造安定稳固的环境,全面提升香港的国际竞争力,让香港可以大步向前,没有后顾之忧。
这是这是港人对新特首人选的期望,也是全体国人对新特首的期许。香港特区,在新一届管治团队的带领下,一定能够面向世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升“东方之珠”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作者:关山度 责编:思齐)